温馨提示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升级浏览器。

通知公告

关于召开 “全国低碳烯烃、芳烃和新材料生产” 线上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29 17:39 浏览量:709

各有关单位:

当前,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也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至此,油、煤、化化石能源加工行业(烃加工产业)进入低碳运行状态和产品结构加速调整阶段。

大势所趋:烃加工产业的产品结构将从油品为主转向以石化原料和新材料为主;生产低碳烯烃和芳烃,实现油化一体化将成为转型方向之一;将车用和船用液体运输燃料转为生产低碳、固碳和无碳产品;增加循环经济的理念,注重产品回收利用;加快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能源革命要求能源与经济与碳排放双脱钩,将使所有工业企业都面临转型、转产、求生存、盼发展的历史时期。 

未来炼油(煤)与石化企业目标:应该是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环境友好、低碳型生产企业;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规模化生产、一体化安排、智能化控制、集约化管理为条件;依托网络技术、信息平台、科学管理工具、构筑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建成管控一体化体系,能够优化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企业。

产业与企业需要实现技术与措施:今后的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技术融合、产业偶合、资源互补、质量提升、成本优化、产值增加的关系,要求企业发展深加工、后加工和精细化加工,使企业“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原料与加工降本增效、大幅度提高竞争能力”。构思“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创造“廉价低碳烯烃、芳烃生产关系”;积极探索“炼油、石化、煤化工、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碳减排、力争实现长期稳定高水平运行关系”;“提高本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攻关和科研转化生产力的力度”等。使“烃加工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在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我国能源结构转变和能源革命的路径上,形成新型能源化工生产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能效高、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掌握了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先进碳捕集技术的化工企业,将成为化工行业“低碳化”、“绿色化”浪潮中的佼佼者。

我们认为:

1、油、煤、化(烃加工产业)产品结构未来将继续加速向多产石化原料、新材料方向转型和发展。

2、未来炼油及煤制油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取决于石化原料需求的增长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过渡期企业转型方案和路径需要斟酌和研究。

3、影响石油基、煤基石化原料需求的因素除下游产品市场外,主要还有替代产品和终端产品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变化。炼油与煤化、石化终端产品循环再利用,在一定程度影响化工目标产品(例如特殊油品、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合物)的需求。

4、炼油企业可由生产轻质油品、普通沥青、石油焦等转为生产化工原料(烯烃、芳烃、相变产品等)、电极焦、石墨烯、中间相沥青、特种沥青等碳材料,形成化工与轻工原料和低碳与固碳产品。

5、煤制油企业可加强碳汇、控制碳源、形成碳再利用体系,由生产初级烃类产品等转为生产化工、轻工原料以及高附加值新材料。发展煤基聚合物材料、煤基可降解塑料、利用煤直接液化或煤气化资源进一步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等。

6、煤基新材料研发可致力于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煤基碳素材料(即碳纤维、针状焦、 活性炭等);将现有煤化工、煤炭加工形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附加值煤基新材料产品,成为煤炭利用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7、由于车用和船用液体运输燃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运输方便和易于车载存储的优势,且已经建立了完整而庞大的生产、存储和销售体系;新能源体系的构建尚需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建设,短期不太可能实现所有运输方式全面电气化。在过渡期炼油、煤制油企业的产品结构如何调整、低碳发展路径分析极为迫切和需要。

8、我国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持续增加,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下的能源结构的调整,炼油能力过剩将达2亿吨/年以上,此趋势使得炼油与煤化工产业必须尽快考虑碳减排路径,进行“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烃加工行业的改进和提升的任务还很重。炼油企业油化一体化;煤基路线生产油品、烯烃和芳烃实现规模化替代,均有待于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或者政策上给予支持。

我国是聚烯烃生产和消费大国,自给率仅达到72%左右。随着炼油DCC、CPP、HCC等技术的推广;煤基甲醇制MTO、MTP、MTA、MTG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丙烷脱氢(PDH)等多种原料路线的兴起,中国的聚烯烃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发展低碳烯烃和芳烃提升自给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支持作用;对我国传统产业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供过于求矛盾解决,克服制约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升级的难题大有好处。也符合“能源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和支持中央倡导的“能源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能源供应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人类现代生活方式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根据专家共议,烃加工协作组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的产、学、研、用企业,定于2021年12月22在线上召开“全国低碳烯烃、芳烃和新材料生产技术交流会”。届时将邀请院士、炼油、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专家和领导在会上做报告;邀请工信部、发改委、能源局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光临指导;欢迎各界精英和单位协助办会。

重点交流:未来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后石油、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必须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企业深加工、后加工、精细化加工,实现高端化转变;解决低碳环境下的煤、油、化和谐发展问题,应积极探索煤炭深加工与炼油、石化、电力等产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重视新一轮产能大规模扩张带来的全产业链过剩和同质化风险加剧,如何优化产业发展节奏和模式等重大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投资、经济、政策问题。

故此,征集有关论文

1、十四五期间,在低碳要求下我国油、煤、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内涵

2. 实现油化一体化生产低碳烯烃(DCC、CPP、HCC、OCC、BOC、OCP、K-COT、Superflex、ACO工艺等)和低碳芳烃制备技术与工艺研究

3、各种烯烃、芳烃生产路径和竞争力分析及产业链研究

4、煤与甲醇制烯烃产业化以及基础化学品后加工技术研究

5、炼油和煤制油过程中石脑油、蜡油和重油深加工向化工原料方面转化的前瞻性技术

6、烃加工企业在制定碳中和路线图时碳基线盘查、减排目标设定、减排举措设计的三大环节中产品结构初步研究

7、烯烃和聚烯烃“原料和工艺技术‘’以及催化剂技术和产品应用

8、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化及应用 

9、高端聚烯烃新材料生产技术

10、通用工程塑料成产技术

11、EVOH树脂、POE弹性体、环烯烃共聚物等特种聚烯烃新材料生产技术

二、组织机构

联合举办单位:

烃加工协作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烃加工协作组秘书处

中科智化(北京)烃加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会议将紧紧围绕中央倡导的“能源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适应和推进我国当前炼油、石化、煤化工、天然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全国低碳烯烃、芳烃和新材料生产技术交流会”研讨与交流;利用技术交流的机会,利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组织方式,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思路提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这次会议我们邀请了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各研究院所学术带头人、海外技术专利商代表给大家讲课;邀请国家机关、炼油、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生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代表;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服务、制造及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四、会议时间与开会方式: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22日开会

开会方式:腾讯视频(线上)

五、会议相关事项:

为了方便新技术推介、研讨和交流,本次大会将编辑电子版《全国低碳烯烃、芳烃和新材料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论文或技术推介书收稿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15日前发至hpcg@tingjiagong.com邮箱。

1、技术推介书或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1)论文或技术推介书内容要求:内容要紧扣会议重点关注问题,提供资料不要涉密;

(2)论文或技术推介书收录及汇编:对投稿论文将请技术专家进行筛选,将有代表性的论文在会议上做报告交流,其它印刷列入论文集,并在主办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发表。

(3)论文格式:全文首页页脚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科领域、联系地址电话、邮箱等),采用word排版。

(4)发言稿件:院士发言50min,贵宾发言40min,特邀专家30min,专家20min。

(5)本次交流会将编辑印制《全国低碳烯烃、芳烃和新材料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特向各单位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征文,望积极投稿。

2、其它事项:

(1)本次会议我们以腾讯视频方式召开,提供线上会议直播端口和会务服务,企业可以统一组织观看,发放电子文稿相关资料,直播端口按单位收费,烃加工协作组成员单位3800元,其他单位5000元(含端口费、服务费、课件资料费、专家费、组织费等)。

(2)对筹办会议的赞助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支持媒体予以会议费减半。

六、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 010-63420889         传真: 010-63420889

联系人:王志刚                   手机:13910369798

邮箱:hpcg@tingjiagong.com     邮编:10005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前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