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升级浏览器。

新闻中心

中国石化聚烯烃领域新材料领域的最新动作!聚烯烃规模将突破2000万吨/年

发布时间:2021-11-12 16:02 浏览量:1239

2005年中国石化乙烯产能552.5万吨/年,2020年中国石化乙烯产能1181.5万吨/年。“十四·五”中国石化将在7个地方布局炼化项目,福建漳州古雷石化(二期)、广东湛江中科炼化(二期)、浙江宁波镇海炼化(二期)、天津南港、新疆库车、湖南岳阳、海南洋浦。


中国石化的新材料领域    


新动作:新材料研究院——新材料中试基地——新材料技术服务


2021年伊始,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布局高端聚乳酸可降解材料。同时,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有限公司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项目开工建设。中石化湖北化肥5万吨/年PGA基础设计开工。


新材料系列动作连连!中石化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石化100%控股,主要从事新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化工科技、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


3月份,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一期)项目在宁波镇海开工建设,标志着驱动科创成果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无缝转化、产业孵化的核心引擎加速落地。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简称“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在滨海新区开工。该项目是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部署,也是天津石化建设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炼化一体化基地的重要依托,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全球体量最大、研究领域覆盖最全面的化工材料中试基地。


北化院天津科学试验基地紧邻天津石化厂区,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重点建设聚烯烃中试中心,包括10套聚烯烃聚合中试装置、3套聚烯烃催化剂中试装置、1套特种弹性体中试装置;二期建设包含化工过程强化中心、乙烯技术中心、精细化工技术中心、环保技术中心等。按照工期,预计到2022年,一期工程主体设施将投入使用。




中国石化聚烯烃的升级    


镇海炼化实现0.12毫米聚烯烃重膜包装袋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再进一步。福建联合石化成功使用0.12毫米聚烯烃重膜包装,破包率仍然很低。


新突破!中国石化有了自己的6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包。由洛阳工程公司(LPEC&GPEC)与石科院联合开发的60万吨/年移动床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包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审查。审查意见认为,该工艺采用的石科院PST-100催化剂综合性能国际领先,工艺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流程先进,设计合理,建议加快推进工业应用。


中国石化建成投产44套聚乙烯装置,最大单套装置50万吨/年,合计规模达到902万吨/年,占比全国34.1%。


中国石化建成投产运营50套聚丙烯装置,含合资或者参股项目,最大单套装置45万吨/年,合计规模达到930万吨/年,占比全国26.1%。


在新建和扩建项目中,中科炼化(二期)、古雷石化(二期)、镇海炼化(二期)、海南石化(二期)、洛阳石化炼化升级、岳阳石化大乙烯、内蒙古大路石化、新疆塔河炼化、齐鲁石化(二期),这些项目于“十四·五”建成后,中国石化聚烯烃装置数量将突破100套,生产规模突破2000万吨/年。


国内聚烯烃企业注重聚烯烃产品的系列化、差异化与高端化布局。聚烯烃新品和专用料比例不断提升,国内龙头企业新品和专用料比例均提升到80%以上。聚烯烃在电子化学品、汽车轻量化、绿色建材、医疗器械、食品级包装、电子电器小型化、智能家电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汽车领域:“三高一低”、发泡聚丙烯、低收缩低翘曲等;


能源领域:锂电池隔膜、铝塑封装膜、电容器膜、光伏膜、超高压电缆绝缘料和屏蔽料;


食品包装领域:低析出和超低热封温度热封料、蒸煮膜、特殊的抗冲型聚丙烯薄膜等;


医药包装领域:低析出物和高洁净包装膜、多层共挤薄膜的输液袋、人工关节、耐辐照医用产品等;


建筑管材领域:耐压性、耐热性、耐环境开裂、耐低温韧性管材,燃气管料;


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应用性能、高市场价值的聚烯烃产品:

大宗的高端牌号:mPE、mPP、高碳a-烯烃共聚聚乙烯、多峰聚乙烯等;

特种聚烯烃树脂: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B-1(聚丁烯-1)、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COC/COP(环状聚烯烃)等;


中科炼化


HDPE装置生产PE100等级双峰管材料XS10N,该材料具有优异的低温抗冲击性能和耐应力开裂性能以及超强的抗慢速开裂能力。4月份转产铬系催化剂小中空产品HHM5502;


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3月份排产降解法高熔指纤维料,该产品具有高强度特点,是医用口罩高速无纺布的优质原料;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产出透明无规共聚聚丙烯产品HT9025ZK,这是该装置生产的首个乙丙共聚聚丙烯产品;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成功试产抗冲共聚产品EP540P,该产品高刚性和韧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和尺寸稳定性,主要用于行李箱、家居用品、容器帽和瓶塞等物品的制作;高熔融指数聚丙烯产品EP548U、EP648U,主要用于薄壁注塑;高刚高韧抗冲好EP332K;奶茶杯专用料PPR-MT45;


镇海炼化


聚乙烯装置成功生产出新型低压电缆绝缘专用料PE-L J182,可用于低压电缆的绝缘层,对密度、低温脆性、拉伸强度等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聚乙烯镀铝基膜专用料4527D,LDPE复合膜专用料2420K;环保型车用高熔抗冲聚丙烯M100RHC;


1月成功量产镀铝膜电晕层专用料F08EM;镇海炼化3月份产出本色透明聚丙烯新产品(M26ETN),该产品应用了自主研发的本色透明聚丙烯专用配方;2号聚丙烯装置成功生产高熔指抗冲聚丙烯新产品M30RJ和M30RI,M30RJ主要应用于洗衣机和建材的改性料,M30RI主要应用于汽车改性料;透明聚丙烯M50ET;


扬子石化


4月份生产茂金属中密度重包装膜料mPE F331F,继茂金属重包装膜mPE-L F181F、拉伸缠绕膜料mPE-L F184P和耐热型非交联聚乙烯管材料mPE P3806R之后;


4月份成功研发生产出氢调法超高抗冲聚丙烯新产品PPB-MN28-GH,加之氢调法高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PPB-M10-GH和 PPB-MN18-GH,正形成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系列化产品;低收缩快速成型聚丙烯专用料(高档汽车保险杠);三元共聚产品PPT-FS08-GH,用于复合薄膜热封层;


齐鲁石化


茂金属防水卷材专用料mPE E332H;


燕山石化


特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池隔膜专用料;特高压电缆料;


耐辐照医用聚丙烯产品K2945R;高端防水卷材用聚丙烯 B9302;茂金属超高透明聚丙烯专用料牌号MU4016;


中韩石化


高开口高透明膜料EGF-35H,高挺度膜料J55;L 环桶专用料HD570;  薄壁注塑料M600E ;高刚热成型料PPH WH-M03;PF-08BS 镀铝级流延膜;


茂名石化


食品包装透明薄膜2420K,食品包装复合膜2430K;耐堆码中型中空容器吹塑专用料 HXM50100N;低晶点电子保护膜专用料2420H;高密度聚乙烯通讯电缆料TR210;


聚丙烯树脂PPB-MT16是一款注射器专用料新产品,具有低温抗冲性能好、透明度高、析出物较低等特点,能够大幅降低制品在低温环境下的破碎率,可以为客户解决冬季低温环境下注射器针筒易破损的生产难题。2#装置环管工艺生产三元共聚产品PPD-MT60,主要用于制造奶茶杯,制品成型性好、冲击性能好,透明度高;聚丙烯消光膜改性专用料PPM-AF331,该产品是一种高雾度、低光泽度、具有呈漫反射状消光效果的包装用膜,多用于高档礼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礼品袋、购物袋等领域,耐高温蒸煮膜用聚丙烯HR2106M,高抗冲超透聚丙烯K5925H;消光膜改性专用料PPR-F12,高光泽抗冲聚丙烯PPB-MG22,高流动超高抗冲低翘曲聚丙烯K9928H,高熔体强度聚丙烯S70E; 预充式注射器用高光高模量抗冲聚丙烯PPB-MG20;丙丁纤维料超柔性无纺布聚丙烯PPD-Y38;


中安联合


聚丙烯装置1月6日转产新牌号产品PPH-M17和纤维料PPH-Y26;中高熔共聚产品(M09、M30RH)其抗冲性、流动性和耐划痕性优良,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改性料、洗衣机等家电;


上海石化


大口径管材黑料YGH041T;第四代高刚聚丙烯发泡料E800BHM投放市场;


天津石化


超低密度聚乙烯LX-1612、LX-0505、LX-1010、LX-0820、LX-0840;


聚丙烯热成型PPH-E03;薄膜注塑料PPH-M70;


中原石化


高熔指PE-L M2750;


1月份连续成功生产电工膜料PPH-FA03、电容器隔膜料PPH-FC03和粗化膜料PPH-FC03R,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用电容器、绿色照明等;医用针管PPR-MT25;医用无纺布专用料PPH-Y40;


济南炼化


2月份排产5.2吨抗菌PPH--Y40X无纺布料产品,质轻柔软、无毒透气,除了用于医用口罩、手术衣等,还可用于抗菌、抗病毒等医学、民用特殊产品生产,满足更高的卫生要求,属于高端无纺布料。另中熔指纤维料Y25Q,应用于人造纤维、丙纶丝、BCF和CF复丝的生产;


广州石化


超高熔指PE-L M2750;


生产无规共聚新产品K4912,该产品主要用于制作透明聚丙烯制品,高结晶均聚HC72具有高刚性等优点,主要用于改性和直接注塑生产小家电材料;高结晶HJ705;薄膜热封层三元共聚MT600E;高熔高模量高抗冲保险杠专用料K9930;


洛阳石化


快速成型薄壁注塑料PPH-MN70; 抗菌低气味纺粘非织造布专用料PPH-YJ40X;


长岭炼化


注射器针筒PPR-MT20,卫材纤维料PPR-Y35XB;


福建联合石化


中密度滚塑级聚乙烯新牌号FL8060韧性佳、耐候性好,用于中空制品;


透明料TM6000H / TM7000H;食品级透明聚丙烯PPR 3248R;


海南炼化


抗菌无纺布料新产品PPH-Y40J;


高性能聚烯烃开发    


聚烯烃高端牌号(如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高碳烯烃共聚聚乙烯等)和特种聚烯烃(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聚丁烯–1 等),在我国的消费量达 1.138× 107 t/a,自给率却低于40%。夹层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膜、电子级环氧树脂和动力电池用聚偏氟乙烯(PVDF)隔膜等高端合成树脂则基本依赖进口。


高性能聚烯烃是先进合成树脂的发展重点之一。近年来,催化剂技术(如茂金属催化剂)、聚合工艺、聚合物加工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新型催化剂设计手段与调控手段(如金属–金属协同效应、配体次级配位效应、配体–底物效应、氧化–还原调控等)、新型非均相聚合方法(如自稳定沉淀聚合),成为高性能聚烯烃高效制备的有效途径。


聚烯烃高端牌号不断丰富、品质持续提高,如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专用料、透明抗冲聚丙烯、电容器薄膜专用料等产品均实现了应用突破;光学级、膜级、电子级、增材制造用高性能合成树脂发展较快,在高端领域得到应用。



高性能聚烯烃产品关键技术分析及应对


未来我国合成树脂行业需要持续提升技术,突出高端化、功能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


高性能合成树脂开发主要有以下途径:引进国外高端产品生产装备、高端牌号生产技术,学习–吸收–再创新;利用现有装备及技术进行高端产品开发,优化产品体系;自主开发催化剂、聚合工艺、加工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投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一)新型聚烯烃催化剂制备技术


茂金属催化剂是国内开发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催化剂和关键配套工艺技术的突破,推动己烯–1/ 辛烯–1 等α–烯烃共聚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等已有一定产业化基础的产品进一步提升规模、提高自给率,实现茂金属聚烯烃的工业规模生产。


为实现聚烯烃的官能团化,改善表面性能、黏附力、柔韧性、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二亚胺钯、水杨醛亚胺镍、膦磺酸钯等新型催化体系也是重点攻关方向。


(二)溶液聚合工艺技术


溶液聚合工艺适用性广,在聚烯烃领域可以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多元醇(POP)、POE、α–烯烃等多种产品。应用高活性茂金属催化剂,可以避免聚合后催化剂的洗脱,从而降低过程能耗。


由于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因此研究重点在于开发耐高温、高活性、高共聚能力的催化剂,研究与该催化剂相关的聚合动力学、聚合反应器混合与传热过程强化机理。


(三)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改性


加强化学改性、结构改性、共混改性等技术研究,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环境性能以及加工性能,推出多牌号专用料产品,促进通用合成树脂的高性能化。加强材料的功能化开发,使合成树脂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质,满足紫外线吸收、光致变色等特殊场合需求。


(四)先进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高性能合成树脂的多功能化、复合化,应深化聚合物加工工艺与制品性能的关系研究,优化高性能合成树脂共混、填充及增强改性等加工工艺;开发先进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相关配套设备,推进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以及双向拉伸、挤出流延、多层共挤等薄膜成型工艺的规模化应用,实现整个工艺过程的高效、节能和集成化。


应对一:利用现有装备及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高性能聚烯烃材料方面,加快开发高压聚乙烯、溶液聚合聚乙烯等重点产品领域的催化剂、工艺、加工技术,尽快实现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三甲基铝规模化生产、万吨级MAO生产装置建设。在现有装备及技术条件下,实施技术攻关来发展高端牌号,生产高度聚烯烃。

在其他高性能合成树脂方面,密切跟踪国际上的领域进展和产业发展的新变化,瞄准产品高端化、差异化、专用化的发展目标,大规模应用自主开发的催化剂、聚合、加工等核心关键技术;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如电子级环氧树脂、聚偏氟乙烯等高端合成树脂材料,逐步实现国内规模化应用。

应对二: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保障技术创新

合理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实现合成树脂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为导向,加快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聚合反应精确控制、合成树脂原位合金化和纳米复合化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深入研究关键性成型技术指标对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促进新结构、新组成的高性能合成树脂技术实用化。

注重高性能合成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基于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强化企业实践教育,形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特色培养体系。

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为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通过“智慧先行”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应对三: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物可降解材料是解决塑料垃圾污染的重要途径,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世界各国限塑及禁塑政策的持续推进,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潜在需求巨大。建议高度重视并加快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以精准把握主攻方向来实现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可重点发展淀粉或聚乳酸改性聚乙烯、聚丙烯,使其成为可降解聚烯烃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丁二酸 /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内的可降解聚酯。

应对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高技术转化与应用效率

建议生产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用终端的交流与合作,针对明确应用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研究、开发、生产的“利益共同体”。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补短板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建设必要的中试装置,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建设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的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面向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科研、设计、工程、生产、市场紧密衔接、完整高效的技术创新链条。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