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升级浏览器。

专题专栏

“双碳”目标倒计时——石化业积极探索减碳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06 12:53 浏览量:791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针对石化化工领域则专门发布《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


近期,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减碳的政策频出,这代表了我国向“30·60双碳”目标发起冲击的决心十分坚定。


“石油化工行业不仅是问题的制造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兼副秘书长赵志平坚定地表示。



减排难度大


积极迎接碳达峰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表示,“双碳”目标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结构、技术路径、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尽早转型,转型过程中将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为实现减排目标,各国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都会出台政策措施,这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尤其是给高排放、高能耗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如果掌握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就能大幅度增强其竞争优势和提高行业领先地位,反之则可能被淘汰。


事实上,各行业的减碳任务已经非常紧迫,石油和化工行业也面临减排难度大、核算困难、技术瓶颈等问题。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是16亿吨,间接排放量是6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张志强提到:“从全球看,化工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减排难度比较大,因为直接涉及到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核算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中,煤炭行业减排难度较大,因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58%,甲醛、合成氨、煤制油等煤化工产品排放强度大,生产过程碳排放浓度高,是减排的重点。”


西门子艾闻达咨询业务合伙人张正说, 如果要达到“30·60”目标,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源头、碳应用、碳排放以及碳交易4个维度都面临这巨大的挑战。一是碳源头维度,煤电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可再生能源挤压的风险,可再生能源运行不稳定性或给电网造成一定的运行风险,氢能、储能的应用也不及预期;二是碳排放维度,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碳捕集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的关键路径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存在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可能;三是碳应用维度,短期减排压力下,部分高碳行业短期将受到产能压缩、碳价的稳步上涨,将造成高碳排放企业运营成本的升高、终端电气化改造企业投资加大;四是碳交易维度,交易机制初建,需进一步系统化、平台化、市场化。



降碳有潜力


石化业扮演重要角色


国家政策对化工行业来说,既带来了减碳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指出,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务必要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行动,将严控能耗强度和合理控制总量相结合,推行用能预算,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计算体系。


李永亮介绍说,在碳达峰十大行动中,涉及石化行业的主要有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其中,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提到要严控能耗的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总量,推行能源预算管理,强化固定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提出要严格项目准入,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石化化工原料的轻质化,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源清洁利用,物料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课题都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针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张志强提到,高碳的化工燃料肯定不会长久发展,下一步,石油化工行业一方面要开发高效燃料,同时从燃料向材料方向转化;另一方面,要采用智能化技术,循环利用能源及材料。



企业早布局


抢占低碳发展制高点


在“双碳”背景下,化工企业也纷纷提前布局,占据发展的主动权,走上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韧介绍说,为践行“双碳”目标,公司加快推进智慧炼厂转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炼厂资源配置优化,以及设备、能源、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炼厂经营管理精细化,安全环保预测预警前置化,实现全厂运行成本和物耗成本最低化,产品综合价值最大化,进一步加强炼厂能耗统计及监测,实施节能、节水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系统、全过程,实现了炼厂能耗、碳排双降。


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加快布局氢能业务,建成了宁波市首座加氢示范站。他们积极跟踪新技术发展,结合周边企业、兄弟企业的实践案例,研究合资沿海光伏带、近海风力发电制绿氢,以及高效生产农业应用等项目的可行性,并适时启动研究已有的高浓度CO₂储存和输送技术,为近距离油田提供CO₂用于驱油。


巢清尘表示,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企业必须及早规划绿色低碳转型,避免转型风险。企业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政策、技术、资本是实现转型的3个重要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层要提高科学认识和政策判断,把握转型机遇期,掌握信息,避免监管法律、声誉、财务等各种风险。第二,通过升级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数字信息化等科技创新寻找新的商机。第三,针对不断强化的信息披露,碳资产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很多国际大公司都已经行动起来,国内的一些公司也在能源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发展上做了很多探索。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亚太区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周麓波表示,对于炼化行业来说,低碳发展要从原料入手,可通过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材料来减少能源用量和碳排放,通过原油的深度利用和石化原料的轻烃化来增加原料利用效率。同时要重视结合分子管理技术来提高碳氢的转化率,重视绿氢的应用,可为炼化、煤化工的绿色发展开辟一条低碳发展道路。


据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战略市场总监李涛介绍,目前,亨斯迈已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积极开展聚氨酯行业减碳路径项目,将共同研究包括聚氨酯原料生产、系统料生产、制品生产以及制品应用场景的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完成3种典型聚氨酯产品的碳评估和碳核算。


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陶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能源解决方案业务销售总监邵耀锋指出,碳捕集技术发展最大的变化和难点是将碳捕捉与减排相结合,如何将原有的碳捕捉—释放技术升级或改革成捕捉—封存—增压/利用技术,以此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减碳。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